Month: April 2021

數學科(中四至中六)

優化措施

  1. 引言

數學科作為高中階段的核心科目,在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以應對科技為本和資訊 發達的社會帶來的挑戰上,擔當著獨特的角色。為切合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現 行高中數學課程的架構已就照顧學生多樣性提供彈性。課程由必修部分和延伸部 分組成,必修部分提供必要的數學知識和技能,以滿足學生在不同發展路向上的 需要;至於延伸部分則提供單元一(微積分與統計)或單元二(代數與微積分) 的選擇,以滿足在日後進修及工作上需要更多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生之需要。此 外,必修部分內容劃分為「基礎課題」和「非基礎課題」。基礎課題構成一套基 本的知識和技能,所有學生均須致力掌握,而非基礎課題則在廣度和深度上提供 更豐富的學習內容,供學校按學生需要調適教學內容。

從觀察多年來高中數學課程的推行,我們發現數學科可以加強運用上述課程內的 彈性,以照顧學生多樣性;而在常規上課時間表安排數學課堂方面,仍有優化的 空間。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亦有相同的看法,其檢討報告建議在學、教和評估 方面進一步善用現時在數學科必修部分課程中已有的「基礎課題」和「非基礎課 題」的劃分,藉以照顧學生多樣性。

為了在高中數學科加強照顧學生多樣性和創造空間,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 評核局轄下負責數學科的委員會已討論並同意在現行高中數學課程及文憑試的 評核設計不變下,透過加強課程調適優化高中數學科的措施,讓不同能力、興趣 和抱負的學生,修讀數學科必修部分和延伸部分的不同組合。

  1. 理念

由於現行高中數學課程的架構已就照顧學生多樣性提供彈性,因此高中數學科的 優化措施並不包含數學科課程及其文憑試評核設計的修改。優化措施亦非對所有 學校提出劃一的要求,或整體減少課時,而是鼓勵學校因應校情和學生學習需 要,進一步善用現時在數學科必修部分課程中已有的「基礎課題」和「非基礎課 題」的劃分,校本地規劃學習內容,以及在常規上課時間表內安排延伸部分單元 一及單元二的課堂,以配合學生的學習需要、能力、興趣和抱負,全面地發展學 生的數學素養。

  1. 課程及公開評核

在維持現行高中數學課程及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文憑試)中必修部分和延伸部分 的評核設計不變下,建議學校進一步運用高中數學科必修部分內「基礎課題」 和「非基礎課題」的劃分,照顧學生多樣性和創造空間,包括:

  • 學校可按校本情況,安排不同數學能力、興趣和抱負的學生修讀高中數學科 必修部分和延伸部分的不同組合:
學生

 

修讀的學習內容

 

釋放 50 小時課時

 

1. 一般學生

 

整個必修部分

 

不適用

 

2. 熱衷於數學或在日 後進修及工作中需 要更多數學知識和 技能的學生

 

必修部分的「基礎課題」和部分的「非基礎課題」

 

不適用

 

3. 日後較傾向於修讀 與數學不相關學科 的學生

 

必修部分的「基礎課題」和部分的「非基礎課題」

 

可考慮釋放課時,三年 內最多可至 50 小時

 

4. 需要多些時間專注 於較基礎的學習內 容的學生

 

必修部分的「基礎課題」和部分的「非基礎課題」

 

不適用

 

  • 說明在現行的評核設計下,若考生能充分掌握必修部分「基礎課題」且在文 憑試中表現良好,便足以在考試中獲最高第四級的成績。此非新增安排,而 是現行評核設計下的實況,以闡明基礎課題和非基礎課題在課程內容及公開 評核中的比重,讓學生及家長有較具體的概念,並在決定是否修讀所有非基 礎課題時,有較具體的參考。闡釋的原意絕非鼓勵學生只專攻基礎課題,以 考取第四級成績;亦非表示這是考取第四級成績的一個省力捷徑;提供只修 讀部分「非基礎課題」的選擇,可給予學生更深入學習「基礎課題」/其他 學科或參與其他學習經歷的空間。

下表展示現行必修部分評核設計的概要(將保持不變,包括現行各試卷分為 甲部和乙部的設計模式):

部分 比重 考試時間
公開考試 卷一 傳統題 65%  小時
卷二 多項選擇題 35%  小時

建議學校採用組合式時間表及分組方式在常規上課時間表內安排學生於不同 班別/組別修讀必修部分和延伸部分的不同組合,即「基礎課題和部分非基 礎課題」、「整個必修部分」及「必修部分和單元一/單元二」。學校可留意:

– 對於會否安排或在哪年級安排非傾向數學的學生於某班別/組別,學校可 按校情作校本彈性安排;

– 組合式時間表及分組上課的好處在於學校可考慮准許符合校方要求的學 生轉至其他組別;

– 有關在常規上課時間表內安排延伸部分單元一/單元二的課堂,若學校 因應核心科目的優化措施,增設多一個選修科的時段,學校可把單元一 /單元二的課堂置於選修科時段中;學校亦可使用核心科目的優化措施 所釋出的課時,讓某些班別的學生在選修科時段外的課時能同時修讀數 學科必修部分和單元一或單元二;以及

– 學校可採用與現行高中選科機制或科本分組機制相似的方法,照顧高中 數學科的學生多樣性。

《 資料來源:教育局 》

中國語文科(中四至中六)

優化措施

  1. 引言

高中中國語文科的優化措施着重課程的規劃和實施,為學校提供更大的靈活性, 以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優化措施並不影響中國語文科的課程宗旨、理念和 架構,而是讓課程及評估更聚焦和深化。在精簡課程及評估後,本科最多可釋放 約 50 小時的課時。

是次優化措施既有關於精簡的地方,亦有加強的部分,希望學生通過語文學習, 更有效地培養語文素養,為學習各門學問奠定良好的語文基礎。與此同時,希望 可以適當地回應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建議,加強課程內中國文學和文言經典的 學習,以及長遠考慮非華語學生的學習需要。

  1. 理念

語文是生活中最主要的傳意和溝通工具,中國語文科的學習內容包括閱讀、寫 作、聆聽、說話、文學、中華文化、品德情意、思維、語文自學九個學習範疇。 各個範疇緊密扣連、相輔相成,在日常學與教中,要文道並重,學生在語文學習 上才會得到均衡而全面的發展。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中國語文課程一向透過範文輸入語文養份,鼓勵適量背 誦,以豐富語文積澱。汲取優秀作品的精華,能有助提高語文能力,拓展視野和 胸襟。有豐富的積累,在表達時才能準確、流暢、得體,言之有物。教師除了在 課堂上引導學生閱讀不同的文本,亦宜於課堂內外安排多元的閱讀活動,以增加 閱讀趣味,豐富閱讀體會。

評估是蒐集學生學習成果顯證的有效工具,既可判斷學生的學習表現,又可改善 學與教,在學、教、評的循環中不可或缺。高中課程的評估分公開評核1及校內 評估兩部分。相對而言,校內評估較着重進展性評估,而公開評核則較側重總結 性評估。然而公開評核有其限制,難以考核課程內所有元素,故此,在日常學與 教之中,教師須均衡地培養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適時回饋,使學生的語 文能力得到全面發展。

優化措施將說話能力的評估融入在校本評核「閱讀匯報」內,並佔一定分數。學 生在熟悉的環境中進行考核,較少受外界因素影響,在教師的指導和充足的準備 下,不同能力的學生,相信都能發揮得更好。同時,不論公開考試是否設獨立卷 別,教師亦會因應學生的能力和學習需要,靈活安排不同類型的說話活動,如個 人匯報、朗讀、小組討論、辯論,透過活動和回饋,幫助學生從不同方面培養聆 聽和說話的能力。

  1. 課程

高中課程融合必修和選修部分,以釋放課時,為學校提供更大彈性和空間。教師 可建基於已有的條件和優勢,以及過去的經驗,靈活地組織單元,例如善用選修 單元部分學習材料,加強課程內文學文化或綜合讀寫聽說的學習,又或與校本評 核閱讀匯報結合;教師亦可將相關的元素融入其他學習單元內,讓學生選讀經典 名篇,或觀看由名篇改編的影視作品片段,增加學習趣味。

此外,在中小學各學習階段提供「建議篇章」,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豐富語文積澱。教師可按學校情況,把「建議篇章」融入課程,例如設文言經典 單元、配合單元主題加入篇章,或作為單元後的延伸閱讀篇章。「建議篇章」只 是學習內容的一部分,教師仍須因應學生的興趣、能力和學習需要,選用其他文 言及語體學習材料,幫助學生提升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高中建議篇章的篇目將 附於更新的課程及評估指引內。

  1. 公開評核

高中中國語文科的公開評核包括公開考試及校本評核兩部分,概述如下:

部分

 

內容

 

比重

 

評核形式

 

考試時間

 

公開考試

 

卷一 閱讀能力

卷二 寫作能力

 

40%

45%

 

筆試

筆試

 

1 小時 30 分鐘

2 小時 15 分鐘

 

校本評核

 

閱讀匯報: 一次文字報告 一次口頭匯報

 

15%

 

各呈交 1 個分數,合共呈交 2 個分數

 

公開考試

試卷形式

公開考試包括兩卷,全屬必考,合共佔全科總分百分之八十五。

試卷一 閱讀能力

  •  佔全科總分百分之四十,考試時間為一小時三十分鐘。
  •  本卷主要考核考生的閱讀能力,包括理解、分析、感受、鑑賞、運用不同 策略等能力。
  •  試卷分甲、乙兩部分。甲部考核指定的文言經典學習材料,佔全卷百分之 三十;乙部擷取若干課外篇章設問,文白兼備,佔全卷百分之七十。全部 試題均須作答。
  •  設題方式包括問答、選擇、填表、填充等。

試卷二 寫作能力

  •  佔全科總分百分之四十五,考試時間為兩小時十五分鐘。
  •  本卷主要考核考生理解、組織、構思、表達、創作等能力。
  •  試卷分甲、乙兩部分。甲部考核實用寫作,佔全卷百分之三十;乙部命題 寫作,佔全卷百分之七十。
  •  試卷甲部設若干閱讀材料,供考生整理並加以發揮,完成一項寫作任務, 設字數上限。乙部設題方式或命題,或指定情境,並提供選擇,要求考生 寫作長文一篇,或短文二至三篇,字數視題目要求而定。

校本評核

所有學校考生必須參加校本評核,佔全科總分百分之十五。

評核內容

閱讀匯報

  •  呈交兩個分數,包括一次文字報告及一次口頭匯報。
  •  考生須妥善保存有關課業,以供查核,直至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公布為 止。
  •  自修生無須參加校本評核。他們本科的成績全部以公開考試成績計算。
  •  有關校本評核的詳細要求、規則、評核準則和指引等,將刊於香港考試及

評核局編訂的香港中學文憑中國語文科校本評核手冊之內。

《 資料來源:教育局 》

優化措施

為了優化高中課程,以創造空間,照顧不同學生的需要,四個核心科目都提出 了建議。就高中通識教育科,政府已公布修訂方向,包括:

  • 冠以新的科目名稱
  • 保持科目為必修必考
  • 公開考試只設「達標」與「不達標」,釋放考試壓力
  • 訂明重要學習概念,加強知識內涵,建立穩固知識基礎
  • 重整及刪減課程內容,包括課時,大約是原有內容的一半,釋放空間予學 生學習
  • 不設「獨立專題探究」,減輕師生工作量
  •  重視培養學生的正面價值觀、積極態度及國民身份認同,學習國家發展、《憲法》、《基本法》和法治
  • 透過涉及香港、國家及全球發展的重要課題,拓闊學生的國際視野,聯繫 不同學科的知識、培養慎思明辨能力,以理性分析當代領域的課題
  • 提供內地考察機會,讓學生親身認識國情和國家發展
  • 設立「適用書目表」

此科課程重整及刪減內容的目的,與其他三個核心科目一致,旨在為高中學生 創造空間,照顧不同學生的需要。以下部分包含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課程理念、 宗旨和學習成果,以及課程和評估架構。

課程理念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貫徹高中通識教育科的課程理念,強調幫助高中學生了解香 港、國家及現今世界的狀況,以及其多元化和互相依存的特質;並透過在學習 過程中聯繫初中已學和高中各科的知識,從多角度理解、研習及探究不同的課 題,從而建構更多關於各主題的知識,建立更穩固的知識基礎;並理解課題、 決策過程和不同解決方案的複雜性、考慮要點和優次,從而培養學生:

  •  具備廣闊的知識基礎,理解當今影響個人、社會、國家或全球日常生活的 問題;
  •  成為有識見、負責任的公民,認同國民身份,並具備世界視野;
  •  尊重多元文化和觀點,並成為能夠慎思明辨、理性思考、反思和獨立思考的人;
  •  掌握終身學習所需的技能,並且有信心面對未來的挑戰。

課程宗旨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旨在幫助學生:

  • (i)  加深了解社會、國家、人文世界和物質環境及相關知識的複雜內涵;
  • (ii)  對不同情境中(例如文化、社會、經濟、政治及科技)經常出現,並已 發展成熟的當代課題作多角度思考;
  • (iii)  成為獨立思考者,能夠適應個人、社會、國家及全球不斷轉變的情況而 建構知識,理解課題的複雜性、決策的過程和面對的挑戰,從而作出合 乎法理情的分析,並學習處理相互衝突的價值觀;
  • (iv)  在多元社會中傳承中華文化傳統,加深個人對中國國籍和中國公民身份 的了解和認同,同時欣賞、尊重和接納不同的文化和觀點;
  • (v)  培養與終身學習有關的能力,以及強化綜合和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 包括慎思明辨能力、創造力、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能力、協作能力、處 理數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學能力、運用資訊科技能力;
  • (vi)  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成為對社會、國家和世界有認識 和負責任的公民。

學習成果

學生透過本科學習,能夠:

(i)  了解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與國家的關係和國家的最新發展,從 而探究兩地互動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ii)  了解與個人、社會、國家、人文世界及物質環境相關,並已發展成熟的 當代課題,從而建構知識及促進自主學習;

(iii)  透過課程架構涵蓋人類所共同關注的課題,了解個人、社會、國家和全 球在環境、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的相互影響,並據此探究如何解決困難、 推進發展,以及互惠互利;

(iv)  認同國民身份,並具備世界視野,從經濟、科學、科技、可持續發展、 公共衛生等範疇,認識其相互關係,以及於當代世界的發展和帶來的影 響,同時了解香港、國家、國際社會的角色;

(v)  識別課題的不同意見及價值觀,並透過綜合運用慎思明辨能力、解決問 題能力、創造力、處理數據能力及自學能力,從多角度探究課題的背景、 內涵、發展趨勢和涉及的價值觀,從而配合事實和證據,作出合乎法理 情的判斷和決定,以及建立正面價值觀和態度;

(vi)  清楚表達自己的論據,並根據事實和證據,以客觀、持平和具同理心的 態度來看待其他人所持的意見和觀點;

(vii)  認識、欣賞與傳承中華文化,並對不同文化抱持尊重、包容和欣賞的態 度,同時願意成為具責任感及承擔精神的公民。

 

主題與學習重點

主題 課題 學習重點
1 「一國兩制」下 的香港

(45–50 小時)

 

「一國兩制」的 內涵和實踐 ·       l  香港問題的由來(三條不平等條約及其背景)和回歸歷程概略

·       l  國家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關係(主權治權在中國),「一國兩制」及《基本法》的法律

依據

·       l  維護國家安全的意義(「總體國家安全觀」);《香港國安法》與促進香港長遠發展,以及與

平衡法治和人權的關係

·       l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體制

·       l  法治精神的意義:遵守法律;司法獨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平公開的審訊

·       l  《基本法》規定香港居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

 

國家情況與國 民身份認同 l 當代國情概略:國家的政治體制;中華民族的組成;中國國籍及中國公民的概念
l 國家的象徵(國旗、國徽、國歌)及列於《基本法》附件三的相關規定
l 近年國家在不同領域(高新科技、醫療衛生、文化教育、基礎建設、脫貧)取得的成就 l 香港特別行政區參與國家事務的裨益及貢獻:- 裨益:國家支持香港發展的政策;讓香港具備「一國兩制」的優勢
– 貢獻:香港在不同範疇推動內地發展及交流;捐款賑災或支援內地發展中地區的需要

 

香港社會的多 元文化特徵 l 形成香港社會以中華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特徵的因素:香港的發展概略;中華傳統文化 與不同文化的融和對香港社會的影響

l 多元文化特徵對於香港社會的積極意義:推動文化的兼收並蓄;有助文化創新與反思;促 進不同族裔融和共處;培養植根中華文化而具世界視野的公民素養

 

2 改革開放以來的 國家

(45–50 小時)

 

人民生活的轉 變與綜合國力

 

l 改革開放概略:發展歷程及相關策略
l 人民生活素質(經濟收入、消費模式、教育程度、醫療水平、人均預期壽命、脫貧等)的轉變與提升
l 綜合國力的提升(經濟、文化、自然資源、教育、科技、國防等)

 

國家的發展與 香港融入國家 發展大局

 

l 近期的五年發展規劃的重點及相關政策,以及這些重點和政策與促進國家和香港發展的關 係

l 涉及香港的發展規劃和政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 安排》)與促進香港發展的關係

 

參與國際事務 l 國家自進入 21 世紀以來的全方位外交理念
l 行動及倡議:不同性質的救援及協助其他國家行動;籌組國際組織及舉辦國際論壇;「一帶一路」倡議
l 參與國際事務對於國家整體發展的影響,以及香港在當中擔當的積極角色

 

3 互聯相依的 當代世界

(45–50 小時)

經濟全球化

 

l 各國經濟體系的互相依存和國際經濟組織合作;跨國企業的發展、全球勞動及金融市場的 融合;新經濟發展對個人(消費及就業)、香港及國家發展的影響
科技發展與資 訊素養

 

l 全球新科技發展概略:人工智能、大數據、雲端儲存
l 資訊科技(互聯網、社交網站、即時通訊軟件)的發展特徵
l 資訊素養的內涵與正面價值觀的關係:辨別虛假資訊;使用科技的道德操守;遵守相關法律

 

可持續發展

 

l 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以及國家、香港和其他地區在環境保育的實踐經驗 l 不同持份者在推動環境保育方面的角色和責任
公共衛生與人 類健康

 

l 世界衛生組織於全球公共衛生事務的角色和功能
l 國家和香港對全球公共衛生(特別是在傳染病防控方面)的貢獻 l 個人在維持公共衛生方面的責任(特別是應對傳染病)

 

內地考察【不涉及公開考試】

主題

 

課題

 

學習重點

 

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 (10 小時學習時數)

 

傳統中華文化 的特質

 

l 網上自學介紹傳統中華文化的特質的文章
l 文化遺產(包括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育與傳承,包括應用科技進行保育工作 
實地考察簡介 事項

 

l 前往內地考察,體會中華文化在社會的保育與傳承 – 事前詳細計劃及閱覽資料
– 於考察地點搜集資料的方法
– 撰寫考察報告的要求 

評核大綱

引言

本科的評核是基於課程發展議會及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聯合編訂的課程及評估指引(中 四至中六) (待定)。考生須參閱上述指引,以了解評核對他們在知識、理解和技能上的 要求。

評核目標

評核的目標是評估考生以下能力:

  •  對科目涵蓋的重要知識有所認識和理解;
    ·  在分析已發展成熟的當代課題時能應用相關的知識;
    ·  認知個人和社會價值觀對分析當代課題的影響;
    ·  理解並分析個人、社會、國家、人文世界及物質環境的相互關聯和依存;
    ·  掌握個人、社會、國家及全球不斷轉變的情況,理解及分析課題的複雜性、決 策的挑戰和過程;
    ·  運用多角度、創造力和恰當的思考方法來分析事物(包括符合社會道德價值)、 解決問題、作出合理的判斷、評鑑和建議;
    ·  辨識資料中闡明和隱含的觀點、態度和價值觀,歸納出概括性的結論;
    ·  從多角度來詮釋資料,能考慮和評論不同的觀點;
    ·  選用適當資料及論點,有系統地表達論據及意見;
    ·  展示對不同文化及價值的理解、欣賞及尊重;及
    ·  在處理不同課題時展示能設身處地、了解他人立場的態度。

評核模式

本科 2024 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有關資料,概述如下:

模式 說明 比重 時間
公開考試 資料回應題 100% 2 小時

本科考試只設一卷。 資料回應題

考生須就題目所提供的資料,回答所有題目。

視乎資料、課題的性質,資料回應題內會擬設不同題目類型,例如多項選擇題、短題 目、短文章式問題等。

註:「資料」一詞在本考試泛指任何形式的資料。本考試試題所提供的資料可包括(但 不限於)以下:

  •  文章、新聞報道、報告、備忘錄、書函、廣告;
    ·  對話;
    ·  圖、表、地圖;及
    ·  圖片、插圖、漫畫。

《 資料來源:教育局 》

教育局公布高中四個核心科目的優化措施

*******************

教育局接納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考評局)公開考試委員會通過的高中四個核心科目(即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以代替通識教育科)優化方案,並於今日(四月一日)向學校發出通函,公布有關科目的優化措施將於二○二一/二二學年在中四級推行。
教育局於今年二月二日至三月二日期間,進行「優化高中核心科目——為學生創造空間和照顧學生多樣性」學校問卷調查,並同時從不同渠道,包括學校簡介會、教師焦點小組會議等,蒐集學界對高中四個核心科目優化方案的建議及意見。教育局欣悉課程發展議會與考評局公開考試委員會昨日(三月三十一日)舉行聯席會議,並經詳細商議後,通過高中四個核心科目的優化方案。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局方十分感謝並接納課程發展議會與考評局公開考試委員會通過的優化方案。」
發言人指出,現時不少學校的高中四個核心科目佔去逾半或更多課時,致學生缺乏空間參與更多元化的學習經歷。優化方案可騰出課時、減少考試壓力和增加高中課程彈性,讓學校配合校情及學生需要,靈活運用釋放出來的空間,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經歷,照顧學生的不同興趣、能力和抱負,培育他們的全人發展及多元才華。學校同步進行四個核心科目的優化,將可產生協同效應,為學生創造更多空間。基於全港學校的校情不同,校內各科會有不同程度的優化需要,故優化方案建議騰出的課時由約100至250小時,以提供彈性,讓學校按學生需要仔細規劃。
教育局感謝學界在是次優化高中四個核心科目過程中,積極回應和配合,以學生學習利益為大前提,整體考量高中課程的安排,以預備在二○二一/二二學年在中四級推行優化措施,讓學生盡早受惠。
教育局會持續與學界和各持份者(包括大學、考評局等)保持密切溝通,並會提供不同方面的支援,包括為教師提供專業發展課程、學與教資源等,確保優化措施順利推行。
此外,近年開設組合科學和綜合科學科的學校數目及修讀學生數目持續下降,教育局認同課程發展議會和考評局的建議,決定由二○二一/二二學年中四級開始停止開設該兩科,以騰出空間讓學校同步作出優化課程安排,並會與現時仍開辦這些科目的學校保持溝通聯繫。

2021年4月1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1時05分